全部
本所报道
本所转载
三位人大代表做客本报,深入分析公车改革现状
——怎么“改”?如何“革”?

新闻背景:

******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:2011年(公务)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等支出原则上零增长,切实降低行政成本。此前,财政部印发《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预算决算管理办法》,对所安排的公务用车购置费用和运行费用实施的预算编制、预算执行、决算编制等社会关注的突出问题,一一作出回应。如果从1994年出台《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》算起,我国的公车改革已走过了17个年头。当前,新一轮公车改革深入推进。这次公车改革,被外界预测为“史上最严格”车改,中央已将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。

 

栏目主持:刘佳 杨永勤

本期嘉宾:郭惠萍(山西省人大代表、山西省军区第三干休所卫生所所长)

顾秦华(江苏省苏州市人大代表、江苏震宇震律师事务所主任)

曹祖勤(湖南省郴州市人大代表、郴州市勤鑫高科集团董事长)

 

存在问题:

主持人:就各地目前的情况看,各位认为我国公车制度中主要存在哪些突出问题?

郭惠萍:其凸显的几个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:一是公务用车费用高,财政负担沉重。二是公车私用、变相专车的现象比较普遍,助长了特殊化不正之风。群众反映,在公车使用中,办公事仅占三分之一,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占三分之一,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,从而导致“公车不公”。三是公车使用效率低下,浪费惊人。

曹祖勤:我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,一是财政资金的浪费。我们国家还不富裕,经济社会建设需要钱的地方很多,全国尚有贫困人口近3000万人。公务用车购置、使用的费用过高,而且很多公务用车并不是必须的,造成财政资金的巨大浪费。二是管理难度大,比较乱。超编配车、超标准配车的情况比较严重。公车私用现象很严重。很多时候,用车到底是因公还是为私,难以区分,难以监管。有些地方,公车私用公开化,老百姓对此意见非常大。

顾秦华:我国的公车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很多,依我看来,主要存在的问题有:一、公车费用高,财政负担重。因为,第一,公车必然需要驾驶员,每增加一辆公车,也必须增加一名驾驶员的公共开支。第二,公车浪费严重,由于是公家的车辆,在使用车辆上不像私车那样精打细算,不该用车的时候也在用,既浪费了金钱,也浪费了宝贵的能源,造成公车使用费增加。第三,公车的维护成本很高,一方面,由于公车使用频率高,汽车机械磨损大,需要维修的几率增加;另一方面,由于目前汽车修理管理上的漏洞,公车的维修费用一般往往高于私车的维修费用,造成公车维护费用增加。二、公车私用不可避免。由于是公用车辆,因此,只要有办法使用公车的,为了贪图方便,也为了省自己的钱,一般都会采取揩油的办法利用公车办事,这也是人性的弱点,很难让人克服。三、容易使人产生特权思想,造成与群众的隔阂。由于公车与私车牌照上的差异,特别是公检法的车辆,其外形与其他车辆有着明显的区别,使使用车辆的人有高人一等的感觉,这样容易使人产生特权思想,也容易造成这些人与一般群众的隔阂。四、超标超编购买车辆问题严重。由于缺少严格的法律监督及监督管理制度上的漏洞,许多地方不管中央的三令五申,千方百计回避监督,或钻政策的漏洞,购买豪车使用,网络上曾经多次曝光过有的地方,甚至还是财政并不富裕的边远地区,领导购置豪车办公。

 

反弹原因:

主持人:公车改革断断续续已经17年,除了少数地方有所动作外,总体上还处于“休眠”状态。近年来公车采购的反弹,似乎在宣布历次公车改革的失败。为什么每一次公车改革反而激起更大的反弹呢?

曹祖勤:公车改革虽然不成功,毕竟在改革期间,还是有一些限制,一旦限制取消,被压抑的欲望就会集中爆发。所以公车改革如果坚决、不彻底,最后归于失败,就会激起更大的反弹。我认为,公车必须改革,而且要下决心改革成功。这其中的主要问题是:制度的落实和贯彻执行,如何使之形成常态化。不能老是在改革——反弹——再改革——再改革的怪圈中循环。那样,会让人民群众对公车改革失去信心,影响党和政府的威信。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,公车改革难以成功。

郭惠萍:主要是公务车的使用缺乏全国性的严格的立法和制度保障,对公车的数量、配备的条件、维护保养、使用范围、违规使用的处罚措施等缺乏严格的法律意义上的规定。其次是公车改革缺乏全国统一的规定和原则指导,一些地方零星地进行了车改,标准和方式不一,缺乏指导和依据。再次是公务用车缺乏民主和社会监督,公车改革需要社会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环境支撑。

顾秦华:公车改革失败的原因很多,但主要原因应该有:第一,从中央到地方,公车改革涉及了许许多多“有利益”的团体和个人,往往让这些有关部门和个人很难拿出较为彻底的改革政策,即使有一些政策,也很难将这些触及许多团体和利益的政策执行到底。第二,由于公车改革的不彻底,使人感觉这种改革的软弱和形式性,使许多人认为这种改革可改可不改,可执行也可不执行,于是,有些地方和个人仍然我行我素,甚至有恃无恐不按政策办事。第三,公车改革确实也涉及许多人的利益,需要各方兼顾。每个地方又有不同的特点,对此,我们不能在全国用“一刀切”的办法解决,而是应该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对象,采取不同的政策予以对待,既考虑公共利益,又要考虑团体利益和私人利益,做到各方利益兼顾。以往提出的公车改革,用“一刀切”的办法去解决,使人抵触情绪很大,产生的结果并不理想。

 

如何推进:

主持人:各位认为当前形势下应当如何推进公车改革?

曹祖勤:公车的乱象、造成的浪费,是客观实际,人民群众反映强烈,非改不可。公车改革,实际上是对既得利益者的一场****,改革也是****,程度不一而已。要积极探索,努力寻求最佳方法和途径。公务用车维持多少数量,才能既保证工作需要,又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;怎样管理公车,才能既确保正常运行,又最大限度地减少支出,这些都是需要研究的问题。还有,公车改革后,除了保有必要的公车之外,工作用车怎么保证,等等。我认为,只我们坚决改,一步一个脚印,朝着这个方向坚持不懈地努力,是能够成功的,何况我们还有人民群众的支持。

郭惠萍:在当前形势下,要想推行公车改革,首先要有法规和制度作为保障和依据。针对公务用车的性质和特点进行科学立法和管理,包括明确使用条件、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,确保公务用车的确用在公务上,任何与公务无关的活动都应杜绝,公车不再成为社会身份与地位的象征。其次是减少公车数量和公车开支,实行公车补贴货币化,根据工作需要和性质,科学分类分档制定货币补贴标准,同时可尝试推行公务用车市场化和社会化,提高社会资源的整合和配置效率。最后,在各项公务车改革工作的实施中要切实发挥人大的监督职能,建立监督机制,明确监督责任,要针对在改革中存在的问题,认真分析,找准原因,积极建议,督促整改,通过人大的监督加强改革的实效,促进我国公务车的使用走向正轨。

顾秦华:许多年来,政府机构及国有企业的官员已经习惯于使用公车,要改变这种习惯,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,除了改变用公车办事的方式以外,还要改变领导干部的思想。因此,除需要一定的政策来解决官员的待遇和办事方式外,还应该采取一些大家比较容易接受的过渡方式来解决。目前,不宜用“一刀切”的做法,应采取多种方式,允许大家慢慢接受这种改革,否则,容易引起不满的对立情绪的产生,影响改革的进程。譬如,对一些暂时不能够接受这种改革方式的领导干部,允许他们仍然采用原来的用方式,至于对每个干部的补贴,除了考虑他的级别以外,还应该考虑他本人的工作岗位,需要出差办事的频率等,也可以采取报销出租车费等方式予以补贴(如果没有了公车,要允许他们雇佣出租车。如果乘用公交车办事,按照我国目前的交通状况,效率太低,反而得不偿失)。总之,应该形式多样,达到既不损害个人利益影响个人工作积极性,又不浪费公共资源的目的。

 

民众参与:

主持人:去年因连续3个多月在网络上曝光1000多张公务车照片而走红的“专拍哥”,在网络上掀起一阵“街拍公务车”的热潮。北京、深圳、郑州等地的网民纷纷响应。各位认为这样的“民间力量”能否撼动公车私用这一“顽疾”?

曹祖勤:我不知道“撼动”这个词是不是准确、合适。但是可以看出,人民群众对此事是相当关注的。对公车私用的揭露,已经形成了“民间力量”。******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,就强调:2011年(公务)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等支出原则上零增长,切实降低行政成本。这充分说明,国家很重视人民的意志。我认为,这种民间力量,对于推动公车改革,改变包括公车私用“顽疾”在内的公车制度中不合理的地方,将起到积极的作用。

顾秦华:网络曝光这种方式的监督力量,毕竟是有限的,也起不到解决根本问题的作用。再说,有多少人愿意去做这样的事情呢?且用网络来曝光公务车之不正当使用,尽管这种方式或多或少会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,但他们毕竟并不真正了解用车人的真正目的,可能由此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会,甚至发生纠纷等。因此,这种方式没有必要去提倡。

郭惠萍:反观西方国家,公车标识管理、GPS定位等技术监督手段,民间团体、媒体等社会监督,加上特设的官方监督机构,完整的监督体系令公车腐败无处遁形。但民主监督需要一个透明、公开的环境,才能让合法合理、合时合宜的民意成为反腐推动力。

 

人大监督:

主持人:有业内人士建议,在公车改革中加入民意,最可尝试的路径或许是激活人大的“代言”和监督功能,继而转化成对公车监督奖惩的界限明显的政策机制,构建向人大负责的监督机制。各位认为人大在公车改革中应该担任什么角色?

郭惠萍:公车改革若要向深水区试行,就必须破除自我主导、自我表演的积弊,只有将主导权交还给人民,由人民或人民的代理机关即各级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来主导,才能防止因为利益纠结而出现的改革困境。

曹祖勤:我认为人大在公车改革中,主要还是担任一个监督者的角色。公车改革是一项

正处于研究、探索、试行中的工作,人大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

的特色和优势,积极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,分析当前公车制度存在的问题,研究和寻求公车改革的方法。更主要的,人大应该切实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,监督、督促、支持政府坚定公车改革的决心,监督关于公车改革各项政策的执行。人大可以考虑立法,将公车制度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。

顾秦华:人大代表与人大的监督也许会产生或多或少的作用,但毕竟人大也是需要接受公车改革的部门,与公司改革有着直接利害关联的单位,因此,希望人大现阶段能够进行有力的监督,我看至少目前是难以做到。另外,人大怎么监督公车使用和改革,并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。对公车改革及公车使用之监督,需要通过立法的形式来确定各部门及个人的权利与义务,并确定有关部门监督的权力和责任,甚至可以规定人大代表监督之职权,在此基础上,才能真正让人大和人大代表依法行政监督的职权,否则,那种所谓的监督言论也是一种空话,不会产生有效的作用。

主持人:感谢三位代表的精彩发言,希望越来越多的代表可以走进我们的茶座,一起畅谈代表事、天下事!

 

转载自201179《人民代表报》第四版

【返回】
主办单位:江苏震宇震律师事务所    网站建设:中宇网络  您是第 位访客
联系地址: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笠泽路110号吴郡中环大厦7楼
电话总机:0512-63972688  0512-63417544  0512-63002623  传真:0512-634148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