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部
本所报道
本所转载
让爱心成为苏州名片
顾秦华代表建议:引导市民参与义工服务
(阅读提示)
  目前,苏州的义工服务大多是由共青团组织青少年参与,大多数市民还没有这方面的意识,义工文化发展还处于低层次。构建爱心文化,苏州任重而道远。
苏报讯(见习记者 顾志敏)改革开放30多年来,我市经济发展日新月异,市民的生活水平也节节攀高。在物质文明飞速提升的同时,如何保持精神文明同步发展,提升市民精神内涵,丰富城市形象就显得非常重要。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,来自吴江的顾秦华代表倡议苏州以更大力度发展义工服务,构建爱心文化,用温暖提升苏州的城市影响力,将爱心写进苏州的城市名片。
  “义工服务应该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文化,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社会文明,”顾秦华代表告诉记者,在欧美发达国家以及我国香港等地区,义工服务已成为人们一种生活习惯。政府设立半官方的机构来加以组织,规定义工服务的奖惩制度等,孩子们从小就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和培养,把无偿为社会和他人服务当成自己应尽的义务。
  苏州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,如果让义工服务成为苏州这座城市的一种爱心文化,使苏州充满爱心,苏州的精神文明必将又上一个新的台阶!据了解,自2007年3月,江苏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了《江苏省志愿服务条例》后,苏州的义工服务倡导与管理,已经取得一些成效,但距离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一种爱心文化,尚有一定差距。“目前苏州的义工参与者还局限在青少年人群,主要是由共青团组织,广大市民还没有形成参与义工服务的意识。深圳一年有60多万人次参与到义工服务中来,如果苏州1000余万常住人口中一年也有60多万人次参与义工服务,这对苏州提升城市形象,扩大城市影响力将会产生多大的推动力啊!”
  对此,顾秦华代表提出了3点建议:一是以《江苏省志愿服务条例》为依据,由政府相关部门制定《苏州义工服务条例》,制定义工服务的程序与有吸引力的奖励措施等,引导鼓励在苏州工作、生活的市民积极参与义工活动;二是完善义工服务组织体系,在全社会构建义工服务的工作机构,在街道、社区、单位等地方建立义工服务组织机构,组织指导义工开展义工服务;三是大力宣传弘扬义工服务,通过多方面的宣传,使这项服务深入人心,家喻户晓,使之成为构建我市和谐社会的爱心文化。
  【委员声音】
  为志愿者服务设立“时间银行”
  陈红霞委员认为,志愿者,是文明城市创建的生力军;志愿服务,是一座城市的文明标杆。为了增添志愿服务的动力,她建议推行“时间银行”制度,志愿者的任何一种公益活动,比如医疗保健咨询、纠纷调解、家政服务、课程家教和社区公益活动等都可以按服务的“时间”存进“时间银行”,当自己遭遇困难时,就可以从“时间银行”支取“被服务时间”。
 
转载自2012年1月10日《苏州日报》
 
 
【返回】
主办单位:江苏震宇震律师事务所    网站建设:中宇网络  您是第 位访客
联系地址: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笠泽路110号吴郡中环大厦7楼
电话总机:0512-63972688  0512-63417544  0512-63002623  传真:0512-63414810